据统计,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%,25%-75%的脑梗死在2--5年内复发。该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,是致残的首位病因,其病死率低于心肌梗死和癌症,居第三位。
脑梗多发于中老年人,但是近年来不断呈现年轻化的趋势。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脑梗发出的信号,极有可能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。
“吃出来”的脑梗
1、高油
经常性的吃外卖和摄入动物性蛋白过多的话,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、甘油三酯等含量升高。
这是因为过多食用高油食物,血液中脂质沉淀增多,阻塞血管,血栓的形成几率也大大升高,加速了脑梗的到来。
2、高盐
高盐的危害已经讲过多次了,虽然盐分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,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分对身体的伤害可不止一句话、两句话说得完的。
食盐中的氯化钠在血液中堆积,会造成钠离子滞留,引发血管平滑肌细胞肿胀,血压升高。这也是高血压的元凶。
动脉斑块受冲刷容易剥落,随着血液流动。走哪儿堵哪儿,一旦堵塞脑血管,脑梗就离得不远了。
3、高糖
目前,糖尿病已被公认为是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。据报道,在脑梗塞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是非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两倍。
在高血压基础上发生的脑动脉硬化、高血粘度、高凝状态及脑血流量障碍等,都会造成脑梗。
甜点、蛋糕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,会加速血管的病变,增加血液粘度,影响血液对脑部的正常供应。
“喝出来”的脑梗
1、喝酒
喝酒时,交感神经兴奋,体内释放大量的多巴胺,使血压升高。如果本身就是高血压患者,这也是引发脑梗的一大因素。
酒精通过胃进入人体后,进入血管,会刺激血管壁内皮组织损伤,造成血管壁表面坑洼不平整。
血液中的脂质在凹凸不平的血管壁更容易沉淀聚集,流通速度减慢,甚至发生堵塞。一旦流不动了就形成了血栓。
2、喝饮料
市面上的饮料大多含糖量较多,还有一些别的添加剂,长期摄入会使血糖升高,增加血液粘稠度,使血液流速减低,诱发高血脂。
而血脂粘稠又会影响血液对大脑的正常供应,加剧大脑的缺血,造成脑梗。并且饮料喝的多还会引发肥胖,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爆发的元凶之一。可见喝饮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了。
“坐出来”的脑梗
1、久坐
久坐的危害想必爱学习的你早已知道。
久坐不动,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,容易导致大腿的血管受到压迫,血流速度减慢,下肢血液循环不畅通,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,增加血栓的发生。
一旦血管内斑块脱落,随着血液流动到达脑部,就会引发脑梗死,到达心脏,就会引发心梗。长时间久坐,应尽量多起身活动活动,促进血液循环。
久坐状态下热量难以消耗,就会变成脂肪堆积在体内,使体重增加,引发肥胖,甚至加大患慢性病的几率。
久坐不仅仅引起腰背酸痛,还会伤害身体各个器官,诱发各种疾病,所以大家要避免久坐不动,平时多参加体育锻炼,提高身体素质,远离疾病。
2、吸烟
吸烟时产生的尼古丁、焦油等致癌物质,不仅会引起血管异常收缩,使凝血机制出现障碍。
产生的一氧化碳还会和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,降低血液含氧量,减少脑部血液、氧气供应,诱发脑梗。
3、熬夜
长时间熬夜,身体处于应激状态,重则增加心脏负担,降低身体免疫力,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。
轻则分泌的肾上腺素等激素,会造成血管痉挛,血压不稳定。总之,熬夜伤不起啊!
坚持3件事,赶走脑梗
1、抗氧化
着年龄增长,身体修复自由基的能力也随之下降。清除不掉的自由基能与血脂发生反应,成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源头,还能引起血小板聚集,形成血栓。
抗氧化剂,是人体必须元素,需要从食物中摄取。
槲皮素是一种抗氧化活性成分,经常摄入,可以很好的保护血管、消除自由基,增加血管弹性,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。
含有槲皮素的食物有有山楂、石榴、生命之果等,其中生命之果这种水果中含槲皮素等抗氧化物较多,而对于补充槲皮素的人,用生命之果在温水中泡3-5颗即可满足当天的需求。
2、控制三高
血压长期偏高,会造成血管弹性的损伤,形成动脉粥样硬化。
血脂中的胆固醇,甘油三酯增多,会造成血脂粘稠,影响血液流通速度,以至于大脑缺血缺氧严重。
血糖高会加速血管的病变,增加血液粘度,影响血液对脑部的正常供应。总之,三高控制得好,脑梗发作的几率会大大的降低。
3、谨记“120”法则
“1”——1张脸嘴歪眼斜不对称。
“2”——2个手臂无力、麻木、无法正常握东西。
“0”——无法正常聆听别人说话,自己也不能完整的说出一句话。
当出现这些征兆时,就是脑梗发作需要及时就医。
每天喝点苦荞茶,能起到很好的预防脑梗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作用。
具体方法:将苦荞先蒸后炒制成荞子茶用来泡水喝最方便。每天一小杯,它是脑梗的“天敌”,专清血管垃圾,血栓轻松消失。
脑梗是现在很常见的一种疾病,多数会出现在老年人身上,有不少人也会因为脑梗发作后抢救不及时,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,以至于留下很严重的后遗症。
这在平时需要注意,不要等病来了,我们才引起重视。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科学的锻炼,脑梗一辈子也不会找上门来。
地址: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450号
沪卫执受字(2020)第004587号
版权所有:上海嘉华医院